Menu
Menu

危难之处显身手:羽铂国际结合干细胞技术优势,领航国内雾化吸入制剂蓝海赛道,为未来2-3年的抗疫常态化中的国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近期,北京又发现一批新增确诊病例,位于新发地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因此休市。短短4天以来已报告79例确诊病例。北京现已防控升级。



疫情反反复复,此前张文宏医生已经提醒过大家,疫情很可能持续2-3年,据相关研究显示,这还是在比较乐观的情况下。病毒很可能常态化,面对病毒,人类尚有太多未知的领域,但将始终保有必胜的决心。


面对未知,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是做好"已知的”。科学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始终是人体最好的“解药”,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尤其如此。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加剧
为企业开启吸入制剂市场蓝海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老龄化现象加剧,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性常见病。根据《柳叶刀》杂志2019年发表的中国肺部健康研究和哮喘联盟流行病学近年调查显示,中国哮喘患者近5000万,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8.2%,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仅有28.8%患者得到诊断,控制率仅为15.6%。


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全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主要为化药吸入制剂,相比全身给药,吸入制剂可在呼吸道达到较高浓度,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吸入制剂销售规模有望接近200亿人民币(不完全统计),2013年-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20%,潜在市场有望高达600亿人民币。


但呼吸吸入制剂仿制技术壁垒高,药物粒径、吸入装置均对药效有较大影响,使得国内吸入制剂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种垄断。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吸入制剂市场80%为外企占据,其中有近70%的市场由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三大跨国药企占据,能与之竞争的国内企业及产品较少。


瞄准市场蓝海,近年来国内企业在吸入制剂技术壁垒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行业竞争格局良好。


业内认为,随着医保政策的持续推动,以及一系列政策对国产药品创新和医疗器械国产化提供支持,有望鼓励国产吸入制剂企业的研发,进一步加快吸入制剂的国产替代,打破跨国企业原研药品垄断格局。


▲ 钟南山院士谈雾化吸入制剂缺口


干细胞分泌物调节免疫力、修复肺部损伤
或许是干细胞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针对干细胞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国内外已有众多临床实验开展,包括间质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损伤修复等。临床研究多是利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进行免疫调节和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以达到炎症控制及损伤修复等作用。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干细胞也有不俗的表现,在此不做赘述。



我们的整个身体及所有器官都覆盖着一层上皮细胞。肺也不例外,肺中的上皮细胞不仅促进了氧的交换,而且还防止持续暴露于吸入的刺激物和毒素。肺中驻留的干/祖细胞群体是维持组织稳态和修复的必要条件,在肺损伤时可以启动自我修复甚至再生。


干细胞不仅自身具备极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它所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简称EV),又称为微囊泡,本身就具有改善微环境、免疫调节活性并促进再生、运输和转移生物活性分子、修复组织器官损伤等功能。直径约为40-150nm的胞外囊泡,即为外泌体(exosome)。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SC-EV)已经在几种不同类型的疾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包括肾损伤、心脏损伤、脑损伤和肝肺损伤等。


条条道路通罗马,肺干细胞分泌物雾化吸入法,很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对抗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此外,MSC-EV对许多类型的免疫细胞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树突状细胞(DC细胞)、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改变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培养环境,用不同的外界刺激预处理,这不仅可以增加EV的产量,还可以调节它们的成分,从而增强有益的治疗效果。


基于EV的无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产生的EV,而非干细胞本身),为多种疾病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案,因此,干细胞外泌体的临床研究和应用(MSC-EV),或许是干细胞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羽铂出品“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雾化吸入剂“
应时而生,护尔安康


羽铂是一个心系社会责任的企业。2020年新年伊始,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全国多个地区政府部门紧急组织科研攻关,共克时艰,抗战疫情。羽铂董事曹毓琳博士也加入了河南紧急攻关小组,参与科研项目。


在曹博士的带领下,羽铂科研团队同心协力,快速研制出了适应于人们在特殊形势下的需要的“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雾化吸入剂”,帮助人们清理肺部毒素、提高肺部免疫力。